CQ备忘录

一间存放故事的仓库

GitHub LinkedIn
17 June 2020

TLDP 006:一对一沟通

by ChenQi

Question 1

新管理者,跟下属一对一沟通的形式和频率,怎么控制比较好?感觉每天都在一起,一对一沟通没什么可聊的,固定会议室里的形式也有点严肃。

Question 2

团队越来越大,是否有必要继续跟所有下属定期逐个一对一沟通,沟通工作量较高,感觉内容会很细节和琐碎。

Answer

人少的方法:

在人数可控范围内,精力足够时,单周或双周比较合适,形式多样活泼一些,喝咖啡,楼下散步都可以,不一定非要拉到会议室里严肃对话。
分享一个我之前在微软工作期间的例子,也是第一次正式进行定期一对一沟通的过程感受。
刚入职不久,直接上级给我发了一个一对一沟通的周期性Outlook会议邀请。第一次面谈是在他的办公室(微软的福利和办公条件很好,管理4-5人规模的一线Leader都可以有自己的独立办公室,平时一般都敞开着门,有事情就随时进去谈,经常用来开小型会议或者白板技术讨论。相应的就很少配置大型专用会议室空间。),我准备讲一讲最近工作进展,汇报成果。但是一开口就被喊停。他说了几点不需要谈的内容。

当时我有点卡壳,在想接下来的话题,他继续解释应该谈的内容。

然后那次我们就聊到了登山,徒步,攀岩,空手道,潜水,等等,发现团队中藏龙卧虎。以及其他同事的年度规划方向重点,有的人专注架构设计,有的人专注DevOps,自身的研究方向。

人多的方法:

随着团队扩大,层级增多,沟通成本增加,周期自然延长,更多从线下转到线上。
传播学讲过,信息在传播过程中,随着节点的增多,失真逐渐严重。一线人员当面反馈的信息减少,仅靠其Leader汇总的信息就会被有意或无意的过滤失真。
还会遇到几个常见场景:

我一直在使用一种变通的邮件周报方式,运作下来效果感觉还不错。

刚开始有很多人不适应。有的人复制粘贴或转发了一份详细的工作进展邮件,有的人内容真的“简短”,信息匮乏。还有的人慢慢就不发了(非强制性约束,可以不发)。
作为收件人,沟通的一方,需要做到一些承诺:

我曾经收到的一些有意思的周报:

最后,最重要的还是真心。

tag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