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Q备忘录

一间存放故事的仓库

GitHub LinkedIn
9 July 2020

TLDP 015:系统与零件

by ChenQi

大学经济管理课程,老师布置了一道课后作业,让学生们思考。

上世纪八十,九十年代,日常遇到一些生活日用品/耐用品损坏了,中国人习惯去维修,更换零件,继续使用。而欧美习惯直接整体报废,购置新品。
为什么会产生这两种差异?

我们想了很多理由,中国人穷,节俭,环保,节省成本。

第二次课,老师提供的思路/答案,我们都没有想到。

成熟的工业/制造业,会从系统整体的角度去设计。一个产品的整体可用性,分拆到各个零配件的选择,需要均衡。
最简单的例子:
假设制造一个暖水瓶,希望达到5000次使用上限的质量,那么瓶塞,瓶胆,外壳,把手,最好都是5000次左右。
如果瓶胆只能用3000次,配上可用10000次的高品质不锈钢外壳,那很显然整体系统质量不合格,而成本增加/浪费。
这时选择可用3000次的低品质塑料外壳即可低成本实现均衡,丝毫没有降低整体系统质量。

所以在那个年代,欧美工业品的品质均衡,当某一个零件老化故障时,通常表明,其他零件的生命周期也接近极限了。这时直接报废是最划算的。如果选择维修更换零件,那么后续大概率不断更换零件,最终总成本反而更高。
而中国工业起步阶段,系统性设计不成熟,经常发生某一些零件设计不合理,频繁故障,而其他零件异常坚固。所以中国人习惯修东西。

总之,系统工程角度下,长板等于成本浪费,短板拉低整体品质。

道理讲完了,那这跟 TLDP 有什么关系?


系统与零件,整体与局部,公司与个人,都需要均衡,适度设计。

所以就有了人才梯队盘点,产品研发比例,开发测试比例,需求技改比例,等等一系列的系统组件测算工作。


继续发散。

从任何一家公司内部角度看,公司发展与个人发展的速率不会完全一致。
公司发展快速促使个人身价水涨船高,但也可能是外部人才引进提速,空降兵增多,跟不上节奏的老员工出局。
个人发展超速,通常结果是少量人员破格晋升,更多人员输送社会,市场均衡到其他速率匹配的地方。
因此出现合理普遍的商业现象:

再从公司外部角度看,即公司之间,当某家公司业务快速扩张,就会开出更高的offer,提高溢价,才能迅速聚集足够的人员来支撑业务。
而这些人员的个人能力,负责的工作,可能并没有太大变化和提升(换个地方写业务需求,换个地方996)。
根因是当前系统短板在此,提高单组零件的成本,换来系统整体的收益增加。这笔帐划算,老板都不傻。


嗯,其实我是站在有效市场假说(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,EMH)这一队的。

tags: